18053683502

核医学科衰变池建设选址问题解答说明
核医学科衰变池建设选址问题解答说明发布日期:2025-03-15  浏览次数:124

核医学科衰变池建设选址问题解答
一、‌选址核心原则‌

‌临近核医学科且远离敏感区域‌
衰变池应优先设置在核医学科底层、周边或临近排水管道的绿化带内,以缩短放射性废水排放路径,同时利用土壤层屏蔽辐射‌。需严格避开产科、儿科、食堂、门诊大厅等人员密集区域,并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明确隔离‌。

‌空间布局独立性‌
核医学科宜采用‌独立式或半独立式布局‌:

‌独立式‌:作为单独建筑体量,便于整体辐射防护,但需避免因分散布局导致流线过长‌。
‌半独立式‌:通过连廊等与主体建筑连接,共享部分设施,降低用地成本,同时满足防护需求‌。
‌集中式‌(用地紧张时):可置于医技楼底层或地下室,但需设置独立出入口和通风系统‌。

二、‌具体选址要求‌

‌地形与地质条件‌

优先选择地下式衰变池,利用覆土或混凝土顶板增强辐射屏蔽,减少地上防护成本‌。
地下选址需避开地下水源保护区,并评估土壤渗透性,防止放射性渗漏污染地下水‌。

‌环境与安全要求‌

‌通风与排气‌:排风口应远离周边高层建筑,并设置高效过滤装置,确保放射性废气达标排放‌。
‌防渗与加固‌:池体材质需耐腐蚀、无渗透(如不锈钢或钢筋混凝土),管道采用铅皮包裹或埋地处理‌。

‌运维与应急需求‌

预留检修通道和取样口,便于清理沉积物及监测放射性活度‌。
设置独立物流通道,避免放射性物质运输对院区其他区域造成影响‌。


三、‌特殊场景选址建议‌

‌新建医院‌

优先采用独立式或半独立式布局,确保衰变池容量满足‌10倍最长半衰期核素‌的储存需求(如碘-131需≥180天)‌。
若用地受限,可设计地下式衰变池,容量按日均污水量的0.5%估算‌。

‌既有医院改造‌

利用地下停车场、花园空地等空间改建,必要时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和防渗处理‌。
增设独立排水系统,避免与普通污水管道混用,降低交叉污染风险‌。
四、‌法规与标准要求‌
依据《HJ 1188-2021》规定,含碘-131的衰变池需采用槽式并联设计,交替贮存和排放废液,并预设取样口‌。
排放口总α活度≤1 Bq/L、总β≤10 Bq/L,碘-131≤10 Bq/L,且需通过环境评估后方可施工‌。

‌总结‌:核医学科衰变池选址需兼顾‌功能性、安全性与合规性‌,重点控制辐射影响范围、优化空间布局并匹配运维条件。通过地下化设计、独立流线规划及严格防护措施,可最大限度降低环境与人员风险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