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医学科衰变池作为放射性废液处理的核心设施,需具备以下功能:
废液收集与储存
通过专用管道系统收集核医学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液,包括放射性药物残留、患者排泄物冲洗水及受污染清洁废水等。
设置不同半衰期的独立槽体,分类存储短半衰期核素(如Tc-99m、F-18)和长半衰期核素(如I-131)废水,以适配不同衰变周期需求。
放射性衰变处理
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自然衰变特性,通过半衰期原理降低废液放射性活度至安全阈值以下。
结合沉淀、吸附等物理净化过程,辅助减少废液中的悬浮物及杂质。
智能控制与监测
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(如PLC控制柜、电动阀),实现废液分级贮存、排放及远程操作。
集成放射性活度在线监测、液位传感器及温湿度传感器,实时追踪废液状态和环境参数。
设置自动取样检测模块,确保排放前活度达标。
安全排放与防护
达标废液通过专用排污泵排放至医院污水管网,全程符合国家放射性废物排放标准。
配置防溢报警、可燃气体检测仪及通风联动系统,防止泄漏、爆炸等风险。
池体采用耐腐蚀材料(如不锈钢或混凝土),确保长期密封性和抗辐射性。
扩展与维护支持
支持模块化扩容设计,适应不同规模核医学科需求。
预处理系统(如搅碎铰刀)可防止管路堵塞,减少人工清淤频率。
综上,衰变池通过多系统协同运作,兼顾放射性废液处理的安全性、合规性与操作便捷性,是核医学科环保管理的关键设施。